小篆作品 | 小篆知识 | 加入收藏 小篆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小篆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.0
小篆转换器

当前位置:小篆网 > 小篆知识 >

实在忍不了了,来科普几个书法常识

时间:2023-09-05 06:00:50 编辑:小篆君 来源:小篆网

我在看字帖或者写字的时候,常有人在旁边问我,“这是什么体?”说这话的时候还不无优越感,仿佛自己十分懂行,这句问句简直要比撩妹秘笈“声乐有几种唱法?”更有水平,甚至一些文史水平相当高的人也不免于此。

然而其实当他们在问这句话的时候,我的内心是“呵呵”的。

又来了…

首先书法不是简单的由几个“体”来组成的。

科普一下“书”、“体”、“碑”、“帖”这四个概念。

“书”是最大的概念,大体分甲骨文、篆书、隶书、楷书、行书、草书几种。

而“体”这种说法,一般只用于作者明确、成系统的几种“书”。

比如楷书的颜真卿、柳公权、欧阳询和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,他们的作品分别被称为颜体、柳体、欧体、赵体。

再比如苏轼,此人一反常规,用侧锋行笔,其字不囿于章法,一派风流潇洒,人称苏体,可以归为行书苏体。

《黄州寒食帖》

你指着《多宝塔碑》和《黄州寒食帖》问我这是什么体,的确,它们分别是颜体和苏体,但是在大的概念上,它们不属于一种“书”, 《多宝塔碑》是楷书,《黄州寒食帖》是行书。

《张迁碑》

你问我《张迁碑》是什么体,那我可就没法回答了,因为它根本不属于什么“体”。

更加不能把楷书说成“楷体”,因为“书”和“体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

(你别跟word字体库学……那里面的“体”和书法上的“体”不是一个概念)

再说碑。

一般一个成功的书法家,他的艺术生涯不免经过几个风格不同的时期。过去的人,认为石头是永恒的,勒石记传者得永生,于是常请一些书法家来写碑文,于是我们常看到书法家的传世代表作通常是几篇碑文。

比如颜真卿,我们学颜体的时候,一般要学三种碑,《多宝塔碑》《麻姑仙坛记》《颜勤礼碑》,当然它们都统称为颜体,但在说法上要说“颜体xx碑”,这样才是正确的说法。

《麻姑仙坛记》

《颜勤礼碑》

还有一些古老的碑文,比方魏碑、隶书、篆书,这些书体年代久远,有些作者已久不可闻,不能以作者姓氏命名为“某某体”,所以在称呼这些碑的时候,我们一般以就以“某某碑”来称呼。

比方说隶书比较有名的两个碑,《曹全碑》和《张迁碑》,我们在称呼的时候就直接说“隶书曹全碑”就可以了,你要问这是什么体,就是非常外行的说法了。

《曹全碑》

再说“帖”,帖是在纸大范围普及之后开始出现的,在那之前能完好保存下来的大多是“碑”。

比方说苏轼的《黄州寒食帖》、颜真卿的《祭侄文稿》都是帖,我们在提到的时候就可以说,这是《寒食帖》,这是《祭侄文稿》,这样比较明确,如果单纯的说这是苏体,那是颜体,这样又太笼统了,因为苏体有很多帖,颜体也有很多帖。

《祭侄文稿》

所以总结一下,在范围上,书>体>碑=帖。

举几个例子。

颜真卿的《颜勤礼碑》,按照上面的概念完整说下来,是楷书颜体《颜勤礼碑》。

而《黄州寒食帖》是行书苏体《寒食帖》。

《张迁碑》没法明确什么体,就直接说隶书《张迁碑》就可以了。

Copyright:2014-2023 小篆转换器 www.93805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